呼叫中心标准
  首页  »  

独家解读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12345热线服务的意见》

2025-06-30 14:39:25 呼叫中心认证

一、引言

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,作为政府与群众、企业沟通的关键桥梁,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近年来,中央对政务热线的建设与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,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指导文件,如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 12345 热线服务的意见》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》等政策文件,及《政府热线服务规范》、《政府热线服务评价》、《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功能规范》等标准规范,为12345的整体健康、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。

同时,在执行层面,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《呼叫中心服务员》和由中国电子学会归口管理,赛迪联合CC-CMM标准组织推出的《政务与公共服务热线运营与管理规范》等国家级标准,也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在微观操作层面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以上政策与标准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体系,持续引领着政务热线领域的发展,而最新发布的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 12345 热线服务的意见》更是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二、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 12345 热线服务的意见》核心内容解读

2.1 规范 12345 热线运行管理

2.1.1 健全热线工作管理体系

各地区完善 12345 热线工作统筹协调机制至关重要。这一机制能够将分散在不同部门、不同层级的资源与力量进行有效整合,集中攻克热线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诸如资源调配、部门协同等重点难点问题。12345 热线管理机构在本级热线平台建设与管理中承担着核心职责,需制定严谨、科学的制度规范,从话务流程、人员管理到数据安全等各个环节进行明确规定,并对本地区热线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与指导,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。诉求办理单位则是解决群众和企业实际问题的关键执行主体,其不仅要依法依规处理各类诉求,更要及时、准确地更新 12345 热线知识库中的政策信息,以便话务员能够快速、准确地为来电群众提供权威解答。

国务院部门垂直管理机构对于属地 12345 热线分派的职责范围内诉求事项,应及时协调处理,这有助于打破地域与部门之间的壁垒,实现全国范围内政务服务的一致性与连贯性。此外,深化 12345 热线与 110 报警服务台以及 119、120、122 等紧急热线和水电气热等公共事业服务热线的对接协同,能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,确保各类紧急与非紧急诉求都能得到及时、有效的处理。例如,在一些城市,通过建立12345与110 的联动机制,对于涉及治安问题的群众诉求,能够在第一时间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处置,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。

2.1.2 明确诉求分类处理方式

明确 12345 热线诉求分类处理方式,能够有效提升热线运行效率,避免资源浪费。对于属于 12345 热线受理范围的咨询、投诉、建议等非紧急诉求事项,应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及时办理,确保群众和企业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。当遇到应当通过 110、119、120、122 等紧急热线处理的涉及人身安全、公共安全等紧急事项时,12345 热线需即时将诉求转至相应紧急热线,以保障紧急情况得到快速响应。对于那些须通过诉讼、仲裁、纪检监察、行政复议、政府信息公开等特定法定程序解决,或已进入信访渠道的诉求事项,12345 热线应清晰、准确地告知诉求人相应的法定途径,引导其通过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。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、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或涉及国家秘密、工作秘密、商业秘密、个人隐私、个人信息的诉求事项,话务员要以专业、耐心的态度做好解释说明工作,化解群众的误解与不满。而对于恶意扰乱 12345 热线工作秩序的行为,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置,能够维护热线的正常运行环境,保障其他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。在实际操作中,一些地区通过建立智能分类系统,结合人工审核,能够快速、准确地对各类诉求进行分类处理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