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升诉求办理实效是 12345 热线的核心目标。健全 “接诉即办” 机制,明确诉求办理单位的主体责任,优化办理流程,能够确保群众和企业的合理诉求得到高效解决。加强对诉求办理的跟踪回访、闭环管理,通过及时了解诉求办理进度与结果,对办理质量差、推诿扯皮的诉求事项,采取督查督办、提级办理等有力措施,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优化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,科学确定办理时限、办结标准和评价范围,鼓励实行分档分类评价,避免设置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和片面追求排名,既能够激励办理单位提升办理质量,又能切实为基层减负。在实际工作中,一些地区通过建立 “接诉即办” 考核机制,将诉求办理情况与部门绩效考核挂钩,大大提高了部门办理诉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。同时,引入群众满意度评价,将群众的反馈作为评价办理效果的重要依据,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。
2.2.4 推动数字化建设
推动数字化建设是提升 12345 热线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。各地区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加强 12345 热线数据库建设,能够实现诉求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分析。通过推动诉求数据跨部门跨层级依法有序共享,不同部门能够实时获取相关诉求信息,协同开展工作。强化数据挖掘分析和动态监测,能够从海量的诉求数据中发现潜在的问题与趋势,为科学决策、精准施策、政策评估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。例如,通过分析高频共性诉求事项,能够发现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,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,强化源头治理、主动治理,推动 “未诉先办”。对于季节性周期性诉求事项,如夏季的用电用水高峰问题、冬季的供暖问题等,提前制定预案,做好物资储备、人员调配等工作准备,能够有效预防问题的发生。对于风险性苗头性诉求事项,如涉及非法集资、环境污染隐患等问题,及时预警处置,能够防范问题扩散升级,保障社会稳定。一些地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对群众诉求进行深度挖掘,发现某一区域内连续出现多起关于某类商品质量的投诉,通过及时组织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,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。
2.2.5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
在数字化时代,加强 12345 热线信息安全保障至关重要。完善 12345 热线信息安全保障机制,建立健全 12345 热线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,从数据采集、存储、传输、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。强化对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防护,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、防火墙等安全设备,防止数据泄露与恶意攻击。按照 “谁管理谁负责、谁使用谁负责” 的原则,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,明确各部门、各岗位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职责。加强对诉求数据录入归集、共享利用等全过程管理,对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进行严格保密与保护,切实守牢安全底线,维护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。一些地区通过开展信息安全培训,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,同时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,在遇到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、妥善处理,保障热线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。
2.3 夯实 12345 热线工作基础
2.3.1 推进标准化建设
推进 12345 热线标准化建设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。加强 12345 热线标准总体框架设计,研究制定诉求分类办理、话务服务规范、服务质量管理等国家标准,能够使全国范围内的 12345 热线在服务流程、服务质量等方面实现统一规范。有了统一的标准,各地 12345 热线在处理诉求时能够更加规范、专业,提高服务的一致性与可比性。同时,标准化建设也有助于加强对 12345 热线的监督管理,通过对照标准进行检查评估,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。例如,在话务服务规范方面,明确规定话务员的接听用语、语速语调、处理流程等标准,能够提升话务服务的质量与形象。
2.3.2 加强队伍建设
加强 12345 热线队伍建设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。通过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,不断提升 12345 热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,使其熟悉各类政策法规、掌握高效的沟通技巧与问题处理方法。强化对话务员的工作激励,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,对表现优秀的话务员给予表彰与奖励,能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。给予话务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关注其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,通过组织团建活动、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,缓解话务员的工作压力,提高其岗位认同感与队伍稳定性。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、稳定性强的工作队伍,12345 热线才能持续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。在一些地区,通过开展话务员技能竞赛,激发了话务员提升业务能力的积极性,同时定期组织心理辅导讲座,有效缓解了话务员的工作压力,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稳定性。